本 期 导 读
灸感好、愈病快,需要一点功夫
知道该灸哪里后,如何灸出灸感?
疾病发生时,该选用什么穴位灸,愈病才快,这是有规律的。
从古至今,很多人都致力于此,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
譬如灸大椎可退热,灸阴郄可治盗汗等,都是疗效显著的验招。
对于绝大部分朋友,学灸的初衷都为了调理好自己和家人的身体,很自然地会问:XX病该灸哪里?
问什么病,灸哪个穴位,无可厚非。
只是灸师不敢贸然回答这样的问题,担心问的人不懂怎么灸,胡乱烤肉,无效不说,还延误病情。
所以一般回答该灸什么穴位后,都会附上三个字:看灸感。
灸感的发生,是基于人体对艾热的主动吸收。
需要注意的是,施加手法后,灸感会变得更明显。
施加手法前后,吸点的变化示意图,大致如下:
图中黄色代表经脉,蓝色的点是吸点,施加手法后,经脉之气增加,真正的吸点也更加明显。
也就是说,施加手法,以激发经气,让吸点更加显露。
吸点明显,就容易找到,并且经脉之气更足,灸感也会更强烈。
对于自灸的朋友,只需知道灸感,可以完全不理会什么是吸点和吸感。
排除艾灸禁忌症后,只要你自己灸着舒服,守着一个点一直灸下去就好。
灸到不想灸,再考虑换点灸,最好每次灸,只灸一个点。
有需要帮人灸的朋友,需要学习手法。常用的手法就两个,循经往返(也称为来回)和回旋。
来回手法:激发经气的基础手法
先说来回手法。来回手法的示意图如下:
如图所示,来回手法的要点有三个:平、直和等长。
平,指的是在来回手法全程,艾条是垂直于被灸者的皮肤的。
直,指的是直线来回,一般选择跟经脉投影重合的直线,譬如沿着任脉来回扫。
等长,指的是艾条来回扫,不要忽长忽短,每次都扫那么长。
这三点要求,其实是为了给被灸者的皮肤以恒温的刺激。
做手法时,由于艾条在动,一般距离被灸者的皮肤可以近一点(相对于定点灸时近),大体距被灸者皮肤也有半个拳头高。
根据被灸者的感觉调整,距离不用过于执着。
来回手法可以单独抽出来,当成基本功,天天练。
可以对着被灸者练,灸足三里或者内关穴时,可以全程来回,不必定点。
灸馆的实习生,一律从扫足三里开始,每天保底练六个小时。
本文转载自:https://www.gylmap.com
一周之后,实习生除了来回手法娴熟,还收获浑身放松,找点施灸,定点灸,都更加得心应手。
除了在被灸者身上练习,还可以常常拿着艾条,不点燃,在自己身上练。
一般建议先练熟一只手,譬如右手持艾条,不点燃,直接沿着自己的左手心包经来回扫,反复练习,久而久之,功夫也深。
对了,艾条不点燃,一样能找到吸点。这是师兄传的秘法,一并分享给大家。
练习来回手法时,最忌讳手在动,心在飘。
练习时要专注,可以想着将艾热「压」入被灸者的体内,但外形上不要做出来,艾条不要往下压。
专注地练习,很快可以体会到,来回时,艾条其实是扯着被灸者在走的。
到这个境界,已经不只是在扫,而是在运。
把艾条运起来,也把被灸者的经气运起来。
能运起来,来回手法即宣告过关。
但作为基本功,我建议,每天仍抽出一点时间练习来回手法为好,譬如早上起来,拿起艾条,不点燃,就在自己身上练十分钟。
长期坚持,灸起来自然知道受益。
对于末端穴位,如足三里、内关等,一般我们都可以全程来回扫,不必定点。
也可以换直径小一点的艾条,灸末端穴位更合适。
回旋手法:定灸烫时的替代手法
另一个手法是回旋。
回旋的要求有三点:平、圆和向心。
平的要求跟来回一样,就是艾条全程保持跟被灸者的皮肤垂直。
圆,围绕某个点,可以先大圆,然后圆越来越小,最后定住。
向心,指向着自己的心口,胳膊肘别往外拐。向心比较放松。
艾灸初学者,定点灸时,被灸者容易感到烫,可以先用回旋代替。
譬如遇到发烧病人,灸大椎时,一定点灸就烫,你可以就对着大椎的大致位置,全程回旋,效果也很明显。
给小孩子灸,一开始没把握,也可以在肚脐上方,做小圈的回旋,观察小孩子的反应。
如果孩子一动不动,呼吸变得深沉,那可以继续回旋,进一步定点灸。
由回旋灸转到定点灸,有个小窍门,就是回旋到最后,要拉高一下,再缓缓落下来一点,根据被灸者的灸感,定住高度。
如果回旋到最后,直接定住,被灸者容易感到烫,这是因为我们做手法时,一般艾条靠皮肤都相对定点灸近。
刮完灰回来,直接定点灸,被灸者也容易感到烫。此时很简单,做一下回旋手法,再定点灸即可。
归纳一下,当你问到,或者搜索到,什么病该灸哪个穴位后,你应该这么做:
- 先做来回手法,如果是末端穴位,全程来回手法,不必定点。
- 利用回旋手法,过渡到定点灸。定点灸没把握就全程回旋灸。
- 手法练得越好,你帮人灸会越得心应手。
- 自灸不必管吸点,守着一个点灸透,更合适。
你学会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