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00年来,37℃都被设定为人体标准正常体温,这一固有认知或被打破。去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教授帕森内特团队发布成果:自19世纪以来,人类成年人平均体温在持续下降,不到200年间下降了0.4℃,从37℃降到36.6℃。国外专家还提出,体温降低,人体免疫力也会持续下降。
人体体温到底多少为宜?多少度才叫发烧?体温高了好,还是低了好?针对一系列读者关心的问题,记者采访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感染科主任胡必杰教授求解。
体温多少度才算发烧
新冠疫情以来,市民对“发烧”两个字特别敏感。胡必杰告诉记者,有的人测温出来37.1℃、37.2℃,也会误以为发烧。到底几度算发烧?
先来看看人体体温为啥有变化:人体新陈代谢快时,体温高;反之新陈代谢慢,体温则下降。正因此,每天下半夜、起床前一小时体温处于最低值,35.8℃、36℃的体温最常在此时出现。
胡必杰说,按照国际医学界认可的标准,37.6℃以上属于发烧。除此之外,一天最高体温与最低体温相差超过1.2℃也属于发烧。换言之,体温37.1~37.5,不一定是发热。因人而异需综合判断:有些人基础代谢高,下午的最高体温可能会稍高于37.0℃,但没有任何不适感,连续监测几周都是这样的状况,同时测血液的炎症标志物,如血白细胞、血沉、C反应蛋白,均正常,可以排除“发烧”的诊断。但有些人新陈代谢低,如果晨起前体温低,如35.5℃,而下午达到36.9℃,虽然最高温度没有超过37.0℃,但一天内的体温差超过了1.2℃,这其实属于发烧范畴了。
体温多少属于标准范畴
本文转载自:https://www.gylmap.com
为何说37℃是人体标准正常体温?专家解释,这是因为处于这一体温,人体机体状态最好。但37℃是唯一标准么?答案并非如此。
研究显示:人体在36℃至37℃之间,确保机体正常运作,一系列生物酶发挥的效果最佳,护卫人体健康的白细胞,杀灭细菌病毒微生物的效率也最高。因此,36℃至37℃可以说是标准范畴。
蝙蝠体温高达40℃,其自身生物酶还在发挥作用,但绝大多数细菌、微生物无法在这样的高温环境下生存。胡必杰说,临床上看到有的患者体温升高甚至发烧,医生不会立刻去降温,便是基于这样的考虑。体温高,对病毒、微生物有抑制作用,其实并非是坏事。
体温高了好还是低了好
来自斯坦福大学的研究显示:体温每升高1℃,免疫力就会提升5至6倍;体温每降低1℃,免疫力就会下降30%以上。胡必杰对此表示,自己并未真正看到过研究成果,但对这样的具体统计持保留意见。
如何看待体温高了好,还是低了好?作为院感专家他举例:有研究显示,同样是在恒温手术室内,衣服穿得少、体温低于35℃(甚至只有34℃)的患者,相比用毯子和热水袋包裹保持体温在36℃以上的患者,前者手术后伤口感染发生率明显增加,由此可证明,人体体温高,免疫能力确实会强一些。其实,现实生活中也有这样的经历,受凉后容易感冒咳嗽,甚至发生肺炎。
至于为何近百年来人类体温走低,专家认为,现代人吃得多动得少、机体产热能力下降;空调应用场景多,中枢神经系统调节不再敏感;人体常年压力大、处于应激状态等,均会导致人体体温走低。因此,保持定期运动、维持身体热度、提高身体产热能力,这不失为客观、科学的健康理念。
栏目主编:顾泳 文字编辑:顾泳 题图来源:图虫创意 图片编辑:邵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