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在知乎这个平台看过了很多0成本把店铺做起来的案例了。
但我不是。
我们的五金厂初次转战线上淘宝的时候,砸了十几万,没砸出什么水花。
一直亏损了3个月,最终才找到盈利的方法。
期间也试过拼多多,听别人说什么低价就能起飞,往死里怼直通车,但事实证明,那样做下去只是在帮平台打工,毫无意义。
如果一直在低价领域混,最后不仅利润微薄,可能连人工费都赚不回来。
因为你一个月想要赚10W,就要请起码60-100个人来打包发货(客单低,单量大),还不算物流费,不然有单也发不出去。很多电商公司都是步子迈大了,最后卡着裆收不回去,活活撑死的。
所以我后期才建议我老爸别死杠这个五金类目,标品价格战太恶心了。
有兴趣看我们转型经历的可以参考这个:
张之程:现在做淘宝,还能赚钱吗?
当我们整合了已有资源,通过分析市场来判断哪些产品是比较好做的,再去帮那些厂家卖货的时候,局势一下明朗了。
这里可以简单给大家说一下我们花了十几万试错,耗时将近半年,报了四家培训机构总结出来的一套运营流程:
1、市场分析-目标选品
2、产品定位(超级卖点提炼)
3、上架准备(标题、副标题、详情、主图、主图视频、详情视频、SKU、评价、创意图、问大家、好物点评、活动营销等)
4、推广(7天销量叠加、刷评价、基础销量)
5、拉流量(直通车、钻展、超级推荐、猜你喜欢、聚划算、AI)
6、客服销售话术制定
7、静默和咨询,观察,复盘
前三点的完成度,可以极大的影响后期的推广效果。
我们当时上架一个产品,一周内直接干到3000单,再配合付费推广,如此一来,哪个有效果,哪个没效果,哪个好卖,哪个不好卖,一目了然。
做淘宝,没上过3000单,你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大众化认知,什么是基础销量影响转化。
当然,我不是让你们所有产品都上3000单,而是表达一个意思:
对于标品来说,基础销量决定上层建筑。
本文转载自:https://www.gylmap.com
因为曝光和展现可以用直通车超级推荐去怼,问题是然后呢?
没有销量,怼到首页,特么的没人买,你哭都没地方哭。
给大家看看当时我们扳手的竞争有多恶劣:
几块钱的扳手,人家销量5000 、1W 。
这销量你上不上?
不上?你开车都追不上人家。
上?你可能赚的还没刷的多。
这就是标品的竞争环境。
基本上有90%的买家会被头部那几家店分走。
我们现在五个店年销售额加起来8000W左右,算是勉强摸进了电商的大门。
目前只有一个店是做的标品,其他的店,全都是整合的周边的非标品类厂家。
这五个店几乎都是按照我上面分享的那一套流程操作下来的。
唯一有区别的是,不同的品类,不同的客单价区间,所需要侧重的运营方式不同。
如果你的产品是客单价比较高的标品,那么就要侧重抓坑产、销量、支付转化率和收藏加购率。
就比如说家电、3C数码,想要做到头部,没有达到一定的坑产基本上不可能的。
同时,由于这类高客单价的标品转化周期长,复购率低,所以一定要盯准你的竞争对手猛打,对方销量上了,你也要跟,不跟就流失,这是铁定的。
这种类目除了销量要跟进,曝光位置也要跟,典型的就是超级推荐的“购中投放”(在购物车的下方出现你的产品广告),消费者只要加购了,基本上就是有购买意图,投这个位置,一般性价比都比较高。
只要你的产品各方面都优于你投放的对手,那么截留的概率很大,因为对方的需求已经确定了。
剩下的无非是做选择,而你提供了一个更优的选择。
这就是我们去分析和抓住品类对应的消费者需求从而得出的操作逻辑。
无论是开车也好,超级推荐也好,都是基于这个前提。
也可能我的情况不适用所有人,不过一些底层逻辑是通用的,大家可以根据自己已有的资源进行匹配。
絮絮叨叨写了这么多,有点乱,表达不太好,大家多担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