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16日,神舟13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按照计划,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三名航天员在天宫空间站上,一共将度过半年的太空驻守时光,目前任务已经执行过半。在此期间,三名航天员在空间站上,开展了相应的空间站建造和运营关键技术的诸多验证工作,同时还两次出舱成功进行了“太空行走”。在过去没多长时间的元宵佳节当天,航天员们还向全世界展示了空间站内弹古筝、写毛笔字的情景,着实让世人感到新鲜,国人也再次油然而生满满的自豪感。
目前,3名航天员的工作场所,主要集中在天宫空间站的天和核心舱内,该核心舱是天宫空间站的主体部分,也是最先发射升空的空间站“骨架”,并为其他空间站模块的加入,预留了相应标准接口。
按照计划,天宫空间站的整体建设布局,是以天和核心舱为中心,近期拓展问天和梦天两个实验舱,共同组成T字型结构,这两个实验舱将分别长期停靠在核心舱的左右两端侧,另外支撑和保障航天员顺利完成驻守任务的还有两个接口,货运飞船和载人飞船分别利用这两个接口,停靠在空间站核心舱的前后两侧。
根据公开的信息,我们可以了解到,我国天宫空间站完成全面建造的时间节点,就是今年年底之前,所以两个核心舱以及货运飞船、载人飞船的准备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按照预定计划,在今年的3月底或者4月初,天舟四号货运飞船即将发射升空,为后续航天员驻守和空间站建造运输必要的物资和补给。随后,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将搭载另外3名航天员进入太空。
在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升空之前,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三名航天员将乘坐神舟飞船快速返回地球,而不再像以前的航天员那样乘坐返回舱回到地球,乘坐神舟飞船返回地球,不但返回的时间大大缩短,从之前的差不多24个小时一下子减少到几个小时,而且航天员返回时的乘坐“体验”也大大提高了舒适度。
在神舟十四号航天员驻守空间站期间,大约在今年的6月份前后,将由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将问天号实验舱发射升空,与天宫空间站实现对接。问天实验舱的主要任务是支持密封舱内应用以及舱外实验,存放航天员的日用品、消耗品、空间站的备品配件以及实验的货物,同时还备份着核心舱的部分平台功能。由于配置了主份气闸舱而且还有小型的机械臂,能够支持和保障航天员的出舱活动。
本文转载自:https://www.gylmap.com
在今年的下半年,天舟五号货运飞船将发射升空,为后续的空间站建造以及航天员驻留进一步补给物资。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随后搭载3名宇航员发射升空,与神舟十四号乘组进行“交接”,这是我国第一次实现不同批次航天员在空间站的交接,届时天宫空间站上将有我国的6名航天员“同框”。
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们不但将见证梦天号实验舱的“就位”,同时也将亲眼目睹天宫空间站的全面建造完成这一历史时刻。在年底前,由长征五号B遥4火箭搭载梦天号实验舱发射升空,完成T字型空间站建造的“最后一块拼图”组装。
梦天号实验舱与问天号一样,其主要任务仍然是支持密封舱内应用和舱外实验,但是“服务”对象有所差别,由于其配备的是货物的专用气闸舱,因此需要在航天员和外部小机械臂的配合下,实现各种载荷和设备能够自动进出舱体的功能。所以,问天号的服务对象主要是航天员,而梦天号主要针对的是物品和设备。
问天号和梦天号的尺寸基本上差不多,单一实验舱的长度均为14.4米,最大直径与天和核心舱最粗的地方一样,都是4.2米,单体的重量也达到了20吨。与国际空间站上的几个对接舱体相比较,比如俄罗斯星辰号、美国命运号、欧洲空间局哥伦布号、日本希望号等,这些舱体的单体参数,无论是在长度还是重量上看,都没有达到我国问天号和梦天号的水平。上述简单的比较,充分表明了我国空间站的3个主要舱体的体量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空间大就意味着容纳设备就能越多,空间结构就能够越合理,功能也就相应更加齐全,综合性能也会更加先进。
2022年,我国围绕天宫空间站建设,将先后执行6次发射任务,从而超越2022年的发射纪录。由于天宫空间站的接口设计丰富、模式相对统一,所以扩展性极强,只要是科学研究或者是国际合作需要,可以随时在上面增加新的舱体模块。鉴于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空间站已经进入“生命周期的尾声”,虽然最新调整到2030年才退役,但是上面的问题频出,综合性能和稳定性已经大大降低,所以,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准备与我国开展太空探索和科学研究的国家势必会越来越多,天宫空间站将成为科学家们开展太空领域科研与合作的首选平台。
从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来看,火箭发射次数是衡量发展速度快慢的一上重要指标。2022年我国利用长征系列号火箭,一共执行了48次发射任务,这里面还不包括其他的商业和私人发射任务。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航天研究中心负责人透露,我国在2022年,将执行至少50多次的火箭发射任务,把超过140枚航天器送入轨道,势必会再一次刷新历史纪录。在这里,为我国的航天人和科学家们、为中国速度和中国力量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