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文:黎海滨(湖北武汉)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
凡是懂得一点点古代文学的人,大概都知道这一首被称为“秋思之祖”的散曲《天净沙·秋思》吧。它的作者,就是被称为“曲状元”的元代杂剧作家、散曲家马致远。
《天净沙·秋思》是马致远创作的一首小令。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这支小令句法别致,前三句全由名词性词组构成,一共列出九种景物,言简而意丰。全曲仅五句二十八字,语言极为凝练却容量巨大,意蕴深远,结构精巧,顿挫有致,被后人誉为“秋思之祖”。
年少时,我读马致远,《天净沙·秋思》过目即能背诵,以为这是马致远的散曲代表作。
人到中年,五十岁的我闲读马致远,细细咀嚼,细心品味,才发现——马致远的真正好作品,是散曲《南吕·四块玉·恬退》一组四首。
不信?请看我与您一一道来。
—1—
马致远散曲《南吕·四块玉·恬退》一组四首:
绿鬓衰,朱颜改,羞把尘容画麟台。故园风景依然在,三顷田,五亩宅,归去来。
绿水边,青山侧,二顷良田一区宅。闲身跳出红尘外。紫蟹肥,黄菊开,归去来。
翠竹边,青松侧,竹影松声两茅斋。太平幸得闲身在。三径修,五柳栽,归去来。
酒旋沽,鱼新买,满眼云山画图开。清风明月还诗债。本是个懒散人,又无甚经济才,归去来。
—2—
马致远(约1250—约1321),元大都(今北京)人。字千里。是元代最伟大的杂剧作家和散曲作家之一,是“元曲四大家”之一,并推为元散曲家第一。
马致远五十岁归隐田园。他仰慕陶渊明,故自号“东篱”。
他的生平事迹不详,只知道《录鬼簿》说他曾做过江浙行省务官。其他的情况,都只能从他的作品中来推测。
马致远生活的年代,较关汉卿、白朴等晚一些,属于元代前期作家,或者属于有的文学史著作所称的第二代散曲作家。这个时期,元代统治者已经从初期的盲目狂躁中走出来,进入较为理性治国的阶段。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提出“遵用汉法”,任用汉族文人,这给当时的知识分子以很大的希望。但是,这种“遵用汉法”和对汉族文人的任用是极其有限的,所以实际带给文人雅士们的,往往是更大的失望。
本文转载自:https://www.gylmap.com
年轻时候的马致远,是很有抱负的。他认为自己有“佐国心,拿云手”,虽然中年以后也感叹“命里无时莫刚求”。他说“且念鲰生自年幼,写诗曾献上龙楼,都不迭半纸来大功名一旦休”,对功名仕途也是有过一番追求的,不过没有成功,只能感叹“登楼意,恨无上天梯”。
元灭南宋后,需要大量人才去管理江南大片土地和财富,尤其是理财,这不是蒙古人所擅长的,于是招募大批汉人。省务官,即为掌税收之官,从五品。马致远大概就是在这个时候应征为江淮行省务官(江淮行省后又改为江浙行省)而南下到杭州、扬州的。
这个职务显然并不适合马致远,与他的理想抱负更是相去甚远。他在曲中不断地感叹“空岩外,老了栋梁材”。马致远曾说自己“九重天,二十年,龙楼凤阁都曾见”,是指年轻时在大都求取功名。到了南方,这个江浙行省务官大概也做了二十年,最后辞官归隐了。也就是他在〔大石调·青杏子〕中所说的“世事饱谙多,二十年漂泊生涯,天公放我平生假”。他的《南吕·四块玉·叹世》第一首,就是他此时思想的反映:
两鬓华,中年过,图甚区区苦张罗。人间宠辱都参破。种春风二亩田,远红尘千丈波,倒大来闲快活。
话是这么说,但其中也包含了几许落寞、几许无奈。
马致远在大约五十岁的时候终于辞官归隐了,也就是前面所引到的“二十年飘泊生涯,天公放我平生假”。此后的二十多年,马致远开启了散曲创作的黄金时期。
马致远追慕陶渊明,希望能像陶渊明一样赋《归去来辞》,归隐田园。于是,他创作了一组四首《南吕·四块玉·恬退》,都以“归去来”结尾——
绿鬓衰,朱颜改,羞把尘容画麟台。故园风景依然在,三顷田,五亩宅,归去来。
绿水边,青山侧,二顷良田一区宅。闲身跳出红尘外。紫蟹肥,黄菊开,归去来。
翠竹边,青松侧,竹影松声两茅斋。太平幸得闲身在。三径修,五柳栽,归去来。
酒旋沽,鱼新买,满眼云山画图开。清风明月还诗债。本是个懒散人,又无甚经济才,归去来。
—3—
这一组四首散曲,特别契合我的中年心境。
——酒刚刚打来,鱼也是新买来的。满眼的云山像画图一样展开。在清风里、明月下,我终于有时间与心情,把多年想写的诗文写出来。我本来就是懒散自由惯了的人,又没有什么经世济民治理国家的才能。还不如就这样归去,回归田园吧!
两鬓华,中年过,图甚区区苦张罗。人间宠辱都参破。种春风二亩田,远红尘千丈波,倒大来闲快活。
人到中年,一半梦想,一半现实。
半醒中年,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