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历史文化(广州人文历史介绍)

很多人都知道五羊雕像,但不一定晓得五仙观。

尽管一度被誉为“广州祖庙”,但它已门庭冷落。

随水退而南向

1377年(据清康熙《广州府志》),广州城发生了一件大事:布政使(即藩司)赵嗣坚出面,将五仙观自药洲旁迁建于坡山(在今惠福西路)。从此,它结束了向南的趋势,与禁钟楼相伴,北望怀圣寺。

广州历史文化(广州人文历史介绍)

隶省城图,明代,五仙观的位置

此前,五仙观屡变,数度废兴。

研究表明,最早的祭祀五仙的庙观或建于南汉。北宋初,时人古成之有诗记之。北宋熙宁年间(1068-1077年),按史料所载,五仙观(那时或称“五仙祠”)见于十贤坊(今广东省财政厅一带);1086-1113年间,被迁往别处(迁地不详);1114年,又重建于十贤坊旧址;南宋嘉定年间,因所祀奉的五仙被移至药洲莲池上的奉真观,五仙观址再变。自此至明初被迁建前,未再易址。

它的新家是广州重要的地标:2000多年前,那座隆起的小山岗——坡山,与番山、禺山一样闻名于城中。这一带曾是半岛,与东面的番(山)禺(山)半岛(今北京路东)相望;两晋时,这里成为广州城的一处内港渡口,后人称为“坡山古渡头”或“坡山古渡”。存于坡山南坡的“仙人拇迹”,就是珠江水长年冲蚀原生红砂岩而留下的地质遗迹。那时,流经广州城中心的珠江,宽逾2000米,北岸就在今惠福西路一带。

广州历史文化(广州人文历史介绍)

仙人拇迹

当五仙观在坡山落成时,它完成了从番禺半岛到坡山半岛的迁移。江水的陆续南撤,也持续改变着广州的模样:原在两个半岛间的湾区演化为宋时的西湖(西湖路名源于此)后,再变为城市的街区,内港码头也西移到了蚬子步(今杨巷路之西的怀远驿街)。

不知不觉,五仙观亲历了一段广州的城建发展史。

广州历史文化(广州人文历史介绍)

古广州水陆分布示意图,梁国昭绘

观里观外有乾坤

五仙观是谷神庙。所奉祀的五仙,分别是东、西、南、北、中五方神。

广州历史文化(广州人文历史介绍)

1901年,观中祀奉的五方神

建观的理由众所周知:纪念赠稻广州人民的骑五色羊而来的五位仙人。宋人洪适《番禺调笑·羊仙》词:“骑羊执穗神仙五”中,所用的“骑羊执穗”的典故,即源自这个传说。它与广州别称“羊城”“穗城”构成因果关系。这也是羊城城市起源的唯一传说。

这个传说有典型的农业中国的浪漫。内容很简单,形成过程却有如鸿蒙之破的漫长。

它的演化路径可以简单概括为:先有五羊,再有五仙骑五羊,然后立祠,再改立五仙观。

五羊故事起于何时,不知。至晋时,始见文字记载。裴渊所撰的《广州记》说:“州厅事梁上画五羊像,又作五穀囊,随像悬之,云昔高固为楚相,五羊衔穀茎于楚庭,于是图其像。”)差不多同期的顾微所撰的《广州记》内容也与此相似。此时仅有仙羊,未见仙人。到刘宋(420年—479年)时沈怀远著《南越志》,则首次将五仙与五羊匹配。经有唐一代的加工酝酿,至北宋年间成书的《太平寰宇记》,五羊传说已趋完整,并以仙去羊留化石收尾。

有人认为,那座在十贤坊的五仙观,观址就是五仙降临之地。

若依此,则五仙观开启了与羊城至少950余年(按:一些研究者认为,祭祀五仙的庙宇最早可能出现于南汉)的相伴,不离不弃,与城共成长。

这里有个重要的细节:观中所祭的五位谷神,到底是“五仙人”还是“五羊神”,或二者兼有?

窃以为,仙人羊神实难分,可能偏向仙人,但实际又是羊神。无论哪种,都是一个时代人们的选择。宋代,五仙观的堂中塑像,“乃有五仙乘五羊”;清代,观中存五仙人像,伴“石羊五”(屈大均《广东新语》);而今,则替以仙人与羊并存的雕像。作为一城地标,越秀山上的五羊雕像则去仙人,只留羊。

广州历史文化(广州人文历史介绍)

《五羊仙迹图》,清,苏长春 。仙人持穗

另有一些研究者认为,这献穗的羊,其实是犬(古越人称犬为“老羊”),五羊献穗的传说,加工自百越族裔中流传的黄狗取稻种的传说。这也有现实可参照:今天,在广西的一些少数民族中,仍有尝新时将祭神的新米饭给狗先吃的民俗,为的就是感谢犬神送稻救命。

再多一问:为何羊、仙皆以“五”限?

于此,今人有多种解读:

源自五行学说;

纪念秦时南下的五路秦军;

感念五代南越王;

源自南方白、黄、红、黑、花五个古老部落;

源自先秦五溪蛮迁徙的历史:

……

因事遥远,难以定论。传说需要这样的影影绰绰,催人遐思,无涯。诚如明人汤显祖所叹:五色纷何异,苍茫百石间。

但上述各种皆有所凭依的解读,已足以印证广州城历史与文化的多元与厚实。

本文转载自:https://www.gylmap.com

此间的万千气象,已浓缩成五仙乘羊赠穗的传说,奠定了这座城市的人文根基;又物化为点缀广州城市空间的五仙观、五羊雕像,构建了羊城可逾千年的核心人文景观。足矣!

广州历史文化(广州人文历史介绍)

立于越秀山上的五羊雕像

三堪称“广州祖庙”

如前所述,五羊最早出现的地方,是“州厅事梁上”,也就是官府里。这或许意味着五羊入城之时,就有了官方的加持。

广州历史文化(广州人文历史介绍)

1860年,从南海学宫望坡山

这份荣耀,从五仙祠一直延续到五仙观。它的迁与建,一直都是官方在主导。说白了,它就是官庙。

正因为这个护身符,尽管屡败屡迁,五仙观仍得以存留至今,而且地位显赫。

察历年观址所在地,多与官家有关:北宋时,观在“南海郡治之西”或“州宅之西”,与行政机关、官员住所毗邻;南宋后,它与官家后花园的药洲共用西湖之地。至明代,它又被官府指定迁建之地,与同是官家营建的“岭南第一楼”禁钟楼做伴。这样的安排,无不彰显它在城市空间的重要地位。

与三元宫等其他城内的道观建筑相比,五仙观的规格无疑也是高出一级的。盛时,五仙观曾有山门、通明阁等建筑,规模很大。以它现仅存的明代建筑大殿看,其为殿堂式的构架,有多组斗拱,外观用色为朱红色(作为官庙的南海神庙也是这般颜色)。而三元宫的三元殿则为普通的厅堂式,无组斗,用色为黑色。

这样的规格落差,自然是有意要彰显五仙观。

显然,即使是神,在尘世间也是要分出等级的。三元宫等观庙供奉的,都是老君吕祖,全国都有,参拜的多为平民百姓。但五仙观不同,它所奉祀的五仙五羊,被人们视为解除广州灾难,譬如风暴潮灾——的神秘力量,为广州城所独有,老早就被当作是城市的守护神,如同罗马城的母狼。因此,五仙观以五仙五羊而贵,一度被视为“广州祖庙”。自北宋建成以来,它一直是城中一处重要的官方活动场所,常有官员祭拜。

当然,作为城中的一处显眼的地标,五仙观向所有信仰者开放,并有所作为。甚至,清代那些南下的八旗子弟,无论官员还是平民,都同本地人一样,逐渐在信仰中加入了五仙,并多有捐资修观的记录。

既作护城之用,又能以一观而统一城民心,五仙观以实力演绎了广州的文化性格:在乎实用,又包容开放。

广州历史文化(广州人文历史介绍)

1860年,五仙观

到此一游的诗人们

在北宋初年的某日,后来进入仙人谱的岭南进士第一人古成之(今河源人,生于南汉时,入宋),到访五仙祠(或就是北宋熙宁年间有确切文字记载的在十贤坊的那座)。

他是不是到访祀奉五仙庙宇的第一位有名的诗人?不清楚。惟一可以肯定的是,在目前所能查到的与五仙观(祠)有关的吟咏里,他是最早的。

广州历史文化(广州人文历史介绍)

1901年,五仙观

在他的笔下,那座庙宇很美:

拨破红尘入紫烟,五羊坛上访神仙。

人间自觉无闲地,城里谁知有洞天。

竹叶影繁笼药圃,桃花香煖映芝田。

吟余池畔聊欹枕,风雨萧萧吹白莲。

那儿有紫烟、竹影、芝田、药圃、桃花、池塘、白莲相照映,烟影朦胧,四野芬芳,如仙境。

令人诧异的是,从宋至清的近代,五仙观都是胜境:明代,五仙观以“穗石洞天”(穗石指“仙人拇迹”所在的岩石)入选“羊城八景”;清代,再以《五仙霞洞》成为城市八景之一,皆见仙气飘飘。而且,“白莲”在很长一段时期都是观中的标配,古成之有诗记之,元代暂没查到相应的诗句,但据“湖水浩荡,连白莲池五仙观”(见《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的记录,五仙观仍不失白莲。明代的诗篇中,则多有提及这一景致的:明代金节的《五仙观》有“池饮白莲水,人藏洞里天”之句;郑学醇的同名诗则述“白莲池上西风起,半似联翩振羽衣”。查清代资料,暂未见“白莲”记录,或已失之。

广州历史文化(广州人文历史介绍)

五霞仙洞图,清乾隆时期

五仙观以胜境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除了上面提到的,著名的还有方信儒、湛若水、孙蕡、黄佐、屈大均、朱彝尊、何维柏、陈恭尹等。他们到此一游,或吟胜景,或咏心志,或叹别情,以笔墨文章,一次又一次拂尘亮底,既为五仙观增彩,又为广州城留下缤纷人文,一荣俱荣矣。

尾声

曾经,五仙观规模很大,有玉皇阁、五仙祠、三元殿、老君堂、真武殿、文昌阁、洪圣殿、金花庙、御风亭、穗石亭等十几座建筑,堪称巍峨壮丽,是一城的荣耀。但岁月荡涤,人间冷暖,今天的五仙观,仅见山门、后殿等几座建筑,在现代高楼林立的城市里,已失从前的壮丽。它的左侧,于2018年开放的南粤先贤馆,或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种缺憾。

无论如何,这处胜地都是广州人文的基底和核心。

看过小蛮腰的江畔光影,不妨到此走走,以品一城的幽怀远韵。

广州历史文化(广州人文历史介绍)

五仙观大殿

秒鲨号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0)

大家都在看

品牌推广 在线咨询
返回顶部